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4-07-27 08:11:14
社会实践报告精选15篇

社会实践报告精选15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会实践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会实践报告1

环卫工人是否是弱势群体?环卫工人是否应该得到更多地关注?市民眼中的环卫工人与他们的真实工作、生活是一致的吗?带着诸如此类的问题,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环卫工人有力量”团队对此展开了社会调查。基于160份有效市民问卷,以及对环卫工人及相关负责人的采访和亲身体验环卫工作的经历,整个团队在为期5天的实践中收获了很多,最大的收获就是带着最初的热情去“求真”,还原最真实的当下环卫工人的生存现状。

我们一直在想暑期社会实践的意义何在,就像有市民在我们的问卷中提到的建议一样“希望你们能继续做下去并做好,而不只是一次暑期社会实践”,尽管我们很清楚这次社会实践的影响毕竟只是微弱的,但全队成员对其抱着最大的热忱,努力去获得一些真正所谓有价值的东西,赋予我们的实践存在的意义。

整个团队由6人组成,均为政府管理学院13级学生,由于专业学习中涉及到关于数据分析处理等内容,也会有政治学、社会学的理论支撑,所以这算是我们团队的一大优势。此外,团队中的张晨同学对摄影、视频制作等颇有研究,也为实践的顺利开展注入了技术上的信心。

最初确定的主题是“南京市环卫工人的现状——以栖霞区与鼓楼区为例”,理想状态下应该是需要对栖霞区与鼓楼区的环卫所进行全面采访的,然而由于种种阻碍,最终我们只能采访到栖霞区环卫所仙林项目组的负责人之一以及环卫工人,这应该是我们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最大的不可为的遗憾。但也很感谢仙林项目组能对我们的实践活动给予最大的支持,毕竟通过近一个小时的采访,对于仙林片的环卫情况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加之能够在环卫的第一线亲身体验环卫工人们的日常工作,让我们对这一职业抱有更大的情感与尊重,感谢每一个城市美容师为这个城市风雨无阻的付出。

整个实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筹备阶段,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的资源对环卫工人这一职业的情况进行了了解,并且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采访问题等;

第二阶段为正式实践阶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也就是给予了我们“躬行”的时间,自我的观念或者是文献的资料都不足以支撑我们的研究,因此我们走上街头去收集市民对环卫工人的态度、去采访正在工作的环卫工人、去采访相关的负责人、去体验环卫工人的工作强度等等,这些不仅让我们深入挖掘了自己的实践主题,也让我们在比较中重新塑造着对于环卫工人这一份职业的认识;

最后一个阶段则为总结反思阶段,一起讨论接下来要做些什么,一起回顾着我们的收获与感动,不仅付出了也收获着,对于每一个人都会是一段可能磕磕绊绊但却不失美好的记忆。

比如从最初发问卷的露怯到最终能完成200份问卷成果的喜悦,比如清扫街道时队员们磨出的一个个小茧子到最终望着身后整洁敞亮的地面的自豪,比如从最初创建微博账号一点点记录我们的成长到后来能被南大团委和仙林头条转发所受到的鼓励,比如说从最初对于选题还是比较混沌的状态到后来一步步去践行我们的准备,许许多多的突破即使只是陌生人的一句肯定也让我们感激与感动。

最后我们的主题确定为南京市环卫工人现实生活状况与市民观念的差异比较,因为在调查采访中我们也发现了其实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与媒体对环卫工人态度的转变,环卫工人们的工作条件正发生着改善。虽然也存在着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但“求真”是我们本次社会实践或者说是我们在今后的学术道路或者生活中需要的坚持,不能被传统的观念所左右现在的事实,因此需要去发现去传播我们所了解到的真。

实践结束了,但我们却不会忘记最初的坚持,对于环卫工人这一职业的了解也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希望所有的环卫工人们能有一个更加公平的生存环境,也期待我们的城市在环卫工人、市民与政府的共同努力中变得更加美好!

社会实践报告2

距离第一次社会实践结束已经一个多月了,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一段忙碌的日子。相比起现在的轻松,想想那段时间,每天都要早起奔赴活动地点,回来后还要抵抗住电视的诱惑写通讯稿和总结,也别是一般滋味。

我们的活动主题是“探千年沉淀,寻煤都风采”,这个是主题是我们队员冥思苦想大半夜才出来的成果。翠绿的条幅和旗子,鲜红的学院大旗,还有踌躇满志的我们,就这样浩浩荡荡的从杭州来到了阳泉——这个从牛牛最终说过无数次的地方。虽然到来之前她一直强调阳泉的小和破,可到了我才知道,她一部分是错的哦~~呵呵。

为了弄清楚煤碳从开采出来到应用实践的整个环节,我们分别选取了具有代表习惯的企业和厂子进行了参观实习。在这里,要尤其感谢牛牛一家人的全力帮助,给我们的活动带来很多便利。在五矿矸山,震撼我的是那一车车的煤矸石最后都能成为种庄稼的沃土,那不辞辛苦的种草工人,那朴实的话语和笑容,以及目送我们离开的情景。在神堂嘴瓦斯发电厂,令我佩服的是带领我们参观的工作人员,扎实的专业知识,敬业的精神,耐心的回答我们的提问。那先进的机器和完美的工序,让我由衷赞叹。在这里,我也第一次戴上了安全帽,像个专业人士一般出入厂房。激动的我们纷纷合影留念。在国华第三发电厂,有那位叔叔的热情招待,只可惜带领我们参观的工作人员似乎有些业务不精,对我们的提问有的没能回答上来。但在大热的天能陪我们一起参观,也是真的要谢谢。在兆华铝厂,以前在化学课本上背过五无数,在理综试卷做过无数次的电解铝方程式,它的应用真的就出现在我们眼前,而在进行这一步前,还有那么多的准备工作。我也终于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五矿选煤厂,厂长的亲自接待并耐心讲解和带领讲解,我真的是获益匪浅。那么多复杂的机器,那么多要考虑的因素,在整个程序中都要考虑到,真的是没有想象的简单。

居民关于环境的调查问卷和面向矿工的煤矿安全知识问卷调查,真的是耗费了我们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厌其烦的向过路居民发送问卷,讲解,统计,真的体会到和人打交道的不易。那些刚刚从八百米深矿中走出的矿工,更是给我深深的震撼。那深深的地下,应该是另外一个世界吧。不同于地面的压强,光线,空气,每一步都是在挑战生命吧。

作为娱乐活动的狮脑山之旅,呵呵,唉,大家深有体会。年轻的生命活力竟不如年过七旬的牛爷爷,大家要增强体质锻炼啦!!

我应该不会忘记每次做活动回来我们那些脏脏的脚,那些个用划拳来对洗澡进行排序的场景,其中奸诈的熊也多行不义自毙了,而我,每次还都是有好运气伴随。牛牛一家的热情款待,真的让我很感动,做尽了地主之谊,深深的说句谢谢!!

第一次社会实践,我们遇到过问题,也想办法改正,有的改正过来了,有的却没有。每次经历都是经验,相信以后的我 ……此处隐藏20282个字……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家里的春联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放鞭炮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山中有一种动物“山臊”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人们为了对付它,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这也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是爆竹的一种神话传说。

小区内赵大爷在初一早晨放鞭炮

吃饺子

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二是取其“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接财神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关于财神,民间有诸多传说: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玄字为“岚”字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的一个组成部分,便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

家里供奉的财神爷,妈妈每年过年都会擦得干干净净,虔诚的拜上一拜,希望来年财运更好,一家人的生活更好。

三、守岁和年夜饭

除夕守岁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全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年夜饭,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起于南北朝,以后逐渐盛行。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菜必须要有鱼(年年有余),有鸡(大吉大利),其他的随自己喜欢的定。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

主食是饺子,饺子的说道很多,最好是猪肉芹菜的,要选两个饺子一个放硬币,一个放糖,看谁能吃到,谁吃到了就祝福来年一年财源广进,幸福甜蜜。其实这个祝福很好,谁吃到了都是一家人的服气。饺子煮好了要从锅心涝第一下几个丢外面去,据说是为了敬给过路鬼魂。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过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过年还会备很多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就是现在的什锦果脯。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正准备团圆饭的何阿姨抱出来一条菜市场上买来的一条巨大的鲤鱼,笑得合不拢嘴,她说鱼象征着“吉庆有余”、“连年有余”,明年的日子一定会红红火火。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我家的丰富的年夜饭

四、庙会

庙会,又叫“庙市”或“节场”,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节日风俗。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就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这时的庙会又得名为“庙市”,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人们的需要,又在庙会上增加娱乐性活动。于是过年逛庙会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过年内容。但各地区庙会的具体内容稍有不同,各具特色。庙会流行于中国广大地区,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和华人社区在春节期间也有庙会活动。

童年的记忆就是每年春节就会和爸爸一起去赶庙会,坐在爸爸肩上看各种各样的表演,有舞龙舞狮,大头娃娃,扭秧歌等等。庙会上也不缺乏各种小吃美食,总会吃的肚子饱饱的。糖人,泥人是深受小朋友喜欢的民间手艺。

今年春节,我又一次去了老家的庙会——浚县庙会,重拾小时候的记忆。

庙会是把寺庙的节日变成了地方性的节日,把宗教的节日变成了世俗的节日,那些独特的地方性求神活动、非宗教性的娱乐休息活动及集市活动才得以自然而然的融入庙会。家乡的浚县庙会也有许多人烧香拜佛,这不是迷信活动,而是一种人们的精神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极具家乡特色的小玩意——泥沽沽。泥咕咕是浚县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因为能用嘴吹出不同的声音,所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咕咕”。在童年的记忆里,尤为深刻的是庙会上的泥哨子,墨黑的底色上随便点着或白或红的彩斑,最主要的是它还可以吹出不同的声音,“咕咕”“嘀嘀”“嘟嘟”,小时候逛庙会的时候总会买上几个大的小的,各种颜色的泥沽沽。

现如今,庙会已发展为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活动,关系到宗教信仰、商业民俗、文艺娱乐等诸多方面。这是由各地的历史地理物质条件、民俗传统和人们的审美标准决定的。各地的庙会又各有其特点,在几个方面各有所侧重,这就形成了各种庙会互不相同的生活美,但都分别表现了当时当地条件下人们认为是最美好的生活方式。

人们都在抱怨春节年味的越来越淡,外国的节日却在我们身边生机勃勃了起来:传统浪漫的七夕节俨然已被情人节所替代,元旦也被赶在前面的圣诞节掩盖的黯然失色,重阳节的登高记得的人一寥寥无几,但平安夜吃个苹果却一定记得,还有端午节去被韩国申报,所有的这些现象不少国外人都吃惊,他们的节日,我们却比他们庆祝的更隆重。这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入侵现象,这种文化入侵的力量是相当可怕的,他让我们见见忘记自己的文化,进而控制我们的民族的价值观,最后势必导致国人的爱国意识的丧失。本次社会实践,我记录了春节生活的点点滴滴,希望这些不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失去,不会在将来的一天成为我们的记忆。

《社会实践报告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